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,越來越多可共享的生活用品出現在人們視野中。從共享單車到共享汽車、享雨傘、共享充電寶……針對老舊樓加裝電梯這塊,社會上又出現了“共享電梯”。
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所謂的“共享模式“ —— 免費加裝,然后乘坐一次收費(具體幾毛至1元不等)(包含電梯責任險、維保費、維修費,這是推廣期的價格)這樣的舉措,按照時下流行的說法是共享電梯,提出的口號是“自愿申請,免費安裝,有償使用”。
舉個例子,每次2毛,一天上下5次,每戶就是一塊錢,一家4口就是4塊(這是往多了說),一個樓10戶,底下4戶肯定不用,那就剩6戶,6*4=24元一天,一個月24*30=720塊錢*12個月=8640元*15年=129600元!這都不夠電梯設備錢,還有鋼結構井道,維保費,電費,等等!靠廣告毛毛雨的盈利?不切實際。
通過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組織各區(開發區)住建部門負責電梯加裝的工作人員赴宣城市調研學習加裝電梯“共享模式”的做法,被安排的觀摩點(開元小區)雖然有多部電梯鋼架結構已安裝,但整體施工處于停滯狀態。此外該局還對接了江蘇淮安、南京等外省、市多地住建部門負責人,了解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相關領導,普遍認為“共享模式”存在“資金投入
大、成本收回周期長、質量安全難保證”等原因風險隱患難以控制,多地出現電梯加裝“爛尾”事件,造成很壞的負面影響。本著對政府、電梯加裝企業和居民負責的態度,經風險評估,決定暫在合肥市不推行電梯加裝“共享模式”。
其實有多地已經發布過風險提示,投資回報不符合市場實際情況,運營模式可持續性存疑。
對于新整事物先不忙著否定它,發展趨勢如何,用數據說話:
三口之家平均每人每天坐2次電梯吧,一天6次。(因為收費可能一家三口同上同下,只有兩次,二樓還有可能不坐,20個臺階兩角錢),二到六樓10戶每天乘坐60次,二角五分錢一次,60x0.25=15元,一個月15x30=450元,一年450x12=5400元。連電梯的維護費電費都不夠,兩三年后還要加上各種維修零件錢。至于什么廣告收益,居民樓就10住戶,又不是什么商業中心,人流量沒那么大。有幾家公司愿意投放廣告?即使投放了,每月能給多少廣告費? 一部電梯15-20年就報廢,大幾十萬元裝電梯怎么回收成本,怎么盈利?企業都是慈善機構嗎?